“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主题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初评会暨研讨会召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日,杭州城研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杭州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研究院等联合举办第十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主题初评会暨研讨会。十多位评审专家以OTO形式对“两奖”参评作品提出审读评议推优的意见,并展开学术交流。
会议由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秘书长、杭州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研究院院长李明超主持。他以城市文化遗产平台基地化建设为例,回顾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后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系列成果,展望城市更新时代杭州五水共导、城水融合、河湖共兴、文脉赓续的发展格局。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曹康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曹康认为良渚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在树立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基础上,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拥有宣传展示、价值研究、遗产检测、保护管理、文物执法、遗产申报、产业引导等多种职能。二是以“研用一体”为保护基础,发挥良渚学这一杭州城市学重要分支作用,出版一系列图书,并开展了瑶山、水坝、良渚古城墙等重要遗址的保护性展示。三是在良渚遗址的保护利用中,分为遗产保护区、产业区和居住区三大层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措施,实现良渚遗址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
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斌
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斌认为,文旅融合是推动历史文化以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举措。在世界文化遗产深化保护利用方面,杭州要因时因地采取适当策略和发挥世遗综合带动效应,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方面,提出要聚焦吴越文化和宋韵文化传承利用,做强历史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品牌、做精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核心板块、做深吴越文化和宋韵文化普及大众工作、做实吴越文化和宋韵文化的数字转化工程、做大吴越文化和宋韵文化创新转化与产业发展文章。
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副教授徐可西
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副教授徐可西认为城市的更新规划呈现出技术逻辑向治理逻辑、蓝图式规划向治理性规划的转变。面对“拆旧建新与修旧如旧”、“破碎的产权与复杂的利益协调”、“有限的空间与刚性的规划管控”、“庞大的资金需求与低水平的社会参与”以及“同质化的供给与多样化的需求”五大现实问题,借鉴南通市唐闸历史工业城镇、天津中心商业区和南京小西湖等相关建设案例,提出城市更新规划应以科学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方法构建为指导,采取识别与划定更新区域、更新诊断与评价、更新方式引导的逻辑程序,促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同频共振。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以栋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孙以栋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是规模庞大的世界级城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对其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有助于完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也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益的探索。未来要充分发挥良渚遗址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和意义,让杭州的良渚保护智慧更具普遍性。同时,当前文旅融合已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从旅游的视角去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全面挖掘文化内涵、解码文化形态。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邹静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邹静认为当今城市的发展阶段已经由“增量扩张”过渡到“存量优化”,现阶段的城市更新应该展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自主更新的模式。基于此背景,总结分析70年代英国邻里主导更新的伦敦丽景住区、北京丰台区马家堡路68号院2号楼危旧楼房改造、杭州浙工新村试点项目等多个新形势下居民自主型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认为当下居民自主型城市面临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应完善城市有机更新的相关制度、加强全过程公众参与、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公众参与过程透明等实践路径。
浙江经略规划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洪田芬
浙江经略规划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正高级工程师洪田芬认为在面对科技与产业更新在城市更新中的内核地位、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城建资金紧缩以及老旧小区更新的模式转型这四大趋势背景下,提出建立“产业廊道—产业小镇—产业社区—产业楼宇”四级融合产业更新体系,探索科创文创产业更新助力城市更新的新路径,驱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联行
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联行围绕西兴老街、祥符老街、长河老街等二十余个历史文化街区CITY WALK中的感悟与思考,提炼出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大特点。一是具有注重本土文史与民俗、民风、民情的保护挖掘,注重街巷肌理和历史建筑的梳理和活化再利用,及注重本土人物、名人、乡贤资源的深耕三大重点;二是突出特色文化的多样呈现与展示、红色文化的挖掘及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三大亮点;三是打造融入多媒传播、文创产业及时尚运动与亲子活动三大爆点。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认为,自主更新改造是居民参与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表现,应关注资金来源、政府管理、如何体现城市特色等问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生活空间的重要载体,是市民漫步休闲、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空间发展与规划,重新焕发街区活力。同时,在当下财政紧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背景下,如何推动产业更新赋能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
供稿:陈银超
编辑:姜晓航
审核:李明超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